第1141章 大漠长河一统(2 / 3)

三栖特种兵 人一介 7041 字 2020-03-27

还是乘坐在这种巨大的、可以自己行走的东西上,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要试一试!

上去以后,就下不来了!

可以毫不费力的沿江游览,还有吃不完的四季水果!

如果图新鲜,还可以伸手到列车外面,随时采摘!

沿江备案,虽然沿途的居民比较少,但是从一开始,那边的人就很多!

这拨人包括了罗山德的大漠骑兵、前来助战的哥萨克骑兵、伯力、海兰泡的居民,加在一起,已经不下百万!

第五件事情,使修筑桥梁,整条潶龙江,每隔二十里,麦轲必定架起一座沟通南北的桥梁,所有的桥梁都是高架桥,可以保证桥下的万吨巨轮畅行无阻!

实际上这些桥梁,还是沟通分布在黑龙江两岸的三合一枢纽工程的关键!

无论是桥梁,还是南北两岸的三合一枢纽工程网络,主要因素都是一样的,主要功能也都一样,桥梁不过是架空以后底下流水在大地上爬行的运输路线。

当然,凡事桥梁,都有更加重要的军事意义!

因此,在两个桥头,都各有两个桥头堡,起到拦路虎作用。

而在大桥的中间,也都配备了永久性的炮台,一旦有敌人从水路进攻,就可以迎头炮击。

麦轲所作的第六件事情,就是建造和延伸三合一枢纽工程网络!

首先就是在那些建筑了桥梁的地方,分别向南河向北各直线延伸五十公里,中间有两道与潶龙江并行的东西向三合一枢纽工程,一个在二十里处,另一个在四十里处。

第三个和第四个也分别在六十里和八十里处。

最关键的是在第一百里处,因为这里是对敌前线。

北边的最北端,正好坐落在外兴安岭一线,那里俄国人称之为斯塔诺夫山脉。

北岸的北端,以斯塔诺夫山脉为基础,形成一条直线,东到海岸,西与贝加尔湖持平。

也就是说,不管潶龙江曲折,这些延伸的三合一枢纽工程,都与最北端东西横线衔接。

这条横线把整个斯塔诺夫山脉都包含在内了。

潶龙江的南岸也是如此,每隔二十里修建一条东西横贯的三合一枢纽工程,最南端的那一条西起乌兰巴托,东至海参崴。

这样,潶龙江的南北共二百公里,都属于潶龙江防护区。

这个区域的宽度,从乌兰巴托,到海参崴,直线距离有二百五十公里。

这样这个黑龙江约盟的总面积就达到了五万平方公里。

而当时的中国,总面积等于二百个潶龙江约盟。

而当时的俄国呢,总面积等于四百四十个潶龙江约盟。

不过俄国,这四百四十个,只有四分之一,在它的俄罗斯本土,其它的都在西伯利亚!

麦轲的目标就是把这些非俄国本土的地域,全部拿过来,收归天国所有。

从地域上来说,就是从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为标准,南北划一道竖线,竖线以西暂时归俄国,竖线以东,全部是天国的!都是天军的目标!

而这南北两个边界线,就成了南北两端向敌人攻击的基地!

往北,目标是攻击那些依然没有投降天军的白俄军队和哥萨克民团。

往南,目标则是这个范围之外的满清军队!

向南扩展的任务,主要交给赵雄和觉罗六十九,他们将带领那些徒子徒孙们努力扩大地盘!

当然,英隆也不能闲着没事,他会充分利用他原来潶龙江将军建立起来的条件,促使那些满清官员和清兵归顺天国。

这个圈子一画好,就基本上包括了原来潶龙江的所有地盘,只有最南端的一部分除外。

既然是英隆原来的管辖范围